首   页 | 学校概况 | 新闻动态 | 教育丛书 | 武术文艺 | 国际交流 | 学校博物馆 | 武术艺术夏令营 | 学校影频区 | 学校荣誉 | 人才招聘
全国教育教学示范学校、全国中小学德育示范基地――湖州清泉文武学校;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,兰香山风景区,占地560亩,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。建筑风格均仿宫殿式构造而成,有"天下第一景观武校"之称;校内设有小学.初中.高中三个学区,学校在注重文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,加强孩子们对武术.艺术.外语.硬笔书法等特长的培养。为学生直观教育和课余学习所需,学校还特意建设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的“自然科学博物馆”,以及琴台、棋室、书画厅等场所,让同学们在这座知识殿堂里,接受一生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教育。

周清泉文集

 关于对我国中职教育理念的探讨
 谈人生感悟
 抓思想道德教育、促身心健康发展
 

周清泉系列丛书
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短打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鹰爪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飞狐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乌龙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三形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太极功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丹功拳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三绝功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弯月刀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游龙剑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双头棍
 南山功夫系列丛书--南山中草药
 
关于对我国中职教育理念的探讨
  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。加之生活上的优越条件和过分安逸呵护的环境,滋生了孩子的娇生惯养;家长的溺爱、缺少理性的教育也是养成学生不良品德和习惯的温床,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完善,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道路上,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。针对存在的这些弊端,我们大胆进行了教育教学的创新、探索和实践。

    一、创新背景概述 教学研究的结果发现,直接影响中小学适应学习的各种因素,诸如知识经验水平、智商、学习环境、学习条件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并非主要因素。其突出因素是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热情、坚韧的学习毅力和模糊的学习动机。在教学实践中,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低效教学和学生厌学的现象,溯本求源,不仅存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,还应包括全方位的思索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。因此,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和对教学的调节、创新也就成为我们探究的必然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,“外因是条件,内因是动力”。因此,教育只有通过挖掘学生内心的因素才起作用。学生在接受外部影响的同时,主动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,促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,不断增强自身的因素和动力。事实上,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经过学生主体内部精神产生的内化作用,当学生内化自身的需求后,切实内化为对于知识的渴求,成为受教育者成长的营养。然而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心理状况,虽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因素和动力,但教师的触发、引导、培养的外部作用,正是促使内在因素发展的重要手段。鉴于上述分析,针对学校实际,调整教学策略已势在必行。这就是根据我们特有的现象和现代学生的思想习性,整合教学资源,实施学生体、智两开发的策略,必须在“动”和“静”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。

    二、创新实践的内容与做法 文武结合、动静相济,早在1994年,由清泉武校提出的,针对活泼有余、静心不足的学生现象,因而萌芽了“以文为体、武为文用”的教学实施计划。在实施过程中,不断丰富内容,不断完善过程。经过多年的实践,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性,效果显现的教学结构模式。动的合理,静则投入。所谓“动”是针对教学对象的“生性好动”,有课堂以外的“实践活动”,还有以习武为乐的“武术运动”,更有静中有动,学思结合、师生互动等等。所谓“静”相对而言之,涵盖课堂文化教学。它需要集中精力静心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;“动”与“静”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,由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来决定动与静的搭配,只动不静,难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;学生的思想难以集中,乃至造成放荡不羁的散漫现象。只求静而缺乏活动,容易疲劳和压抑,最终造成精力不集中,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。把“动”与“静”穿插、揉合,进行有机的匹配和结合“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、动静相宜”,这就是我们所研究和实践的初衷。

    首先,在课务安排上,做到动静统筹,动静协调。根据清泉武校的特点,以武取动、以文制动,交叉排课。在文化学习之余,穿插习武健身,使文化与武术交替进行,智力与体力并举,相得益彰。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,在确定专业上各取所长,对好动、喜动、多动者,引导到不同的专业上来,因材施教。使学生的喜爱、个性、潜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。本着“动”的有度,“静”之有效的原则,开发“动“的校本课程,发挥学校特有的“武术”资源,在发掘健康和发展学校优秀传统武术的基础上,积极创新,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品牌,具有独特的魅力。让学生在“动”中得到“发泄”,为促进课堂教育效果打下“静”心“静”神的基础,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开发,使学文(静)、习武(动)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。

    其次,在教学方法上,引入“动“的因素,活跃课堂气氛,激发学生才智,提高学习效果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所扮演的角色,是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,并创造性地运用提问的技巧,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地讨论。学生是讨论的主角,加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的心“动”起来。活跃的思维,积极的参与、丰富的表达,把对问题的看法毫不掩饰地“公布与众”。这样才能把单一的教学变成多边的互动,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潜在智力开发和教师的教育功能。

    第三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,是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实践,以及为人师表的行为,才能影响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。机械的重复、频繁的说教、将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厌倦和逆反心理。静中寓动、动后求静、交替循环更贴近和符合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,也是“动静相济”的完美形式。我们始终遵循和探索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,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“动”与“静”完美的结合,循环轮流、不拘一格。清泉学校每月都要为学生举办庆祝生日集体活动。欢快、娱乐、热烈的气氛,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学校胜似家庭的亲情和温暖。清泉学校设置了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,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在自己喜爱的项目中展示才华,体验那份成功的快乐。学校的文艺舞台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各种才艺的机会,唱歌、舞蹈、小品、相声等都成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。与此同时,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电影放影队,每周为学生定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,这不仅吸引了全体学生,又让学生受到一次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。校园文明监督岗是使每个都有机会成为监督员的光荣舞台,值日班长和值日寝室长的轮流担任,为每位学生能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提供了成长的平台,同时集体主义的责任心、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加强。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涓涓的细流,“静静”地滋润着全体学生心田,感染着学生向文明、高雅、健康、规范的方向发展,促使“动”则有格,“行”之规范,起着循序渐进,促进成长之功效。由学生主办的“太湖之声”广播站,天天闪烁着学生的文明之光,宣传窗廊成为激励、鼓舞学生的阵地。花园式的校园,宫殿式的建筑风格,浓厚的学习氛围,弹奏着“动静搭配”的育人凯歌。
    三、创新取得的成效 适应和发展是人生两大基本生存能力。适应是个人通过不断努力做出的身心调整,是现实生活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。发展是指集体的才能和品质,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积极变化。而“动静相济”的教育创新模式,正是促使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产生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 首先,“动静相济”能激越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持续、稳定的发展。由于搭配合理,动静互调,张驰结合,发挥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,影响着持久性及学练的有效性,使学习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。

    其次,学生的“个性教育”“特色教育”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,并各有侧重。从历史渊源来看,“学生中心论”是现代意义上的复兴,动静的科学教学匹配,是把人本主义教育与创新教育进行有机整合的先决条件。这是现代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,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应而得到真正发挥,这无疑是现代教学成功的土壤和条件。

    第三,真正体现清泉教育的是“以文为主,武为特色”,充分发挥武学的特点在德育中的作用,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。强化武术训练,使学生能量得以正常健康的发挥,以这种兴趣替代学生的不当行为。“武德”的熏陶,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。

学校地址:浙江省长兴县兰香山风景区  邮政编码:313109  电话:0572-6019888  传真:0572-6019533  邮箱:qqwx001@126.com

  • copyright 2005-2024 http://www.qqw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版权所有 2005-2024 湖州清泉(国际)文武学校 浙icp备05041413号